通过LAMOST巡天探索星系并合历史

  • 黄亚芳
  • 日期:2022-09-28
  • 4551

   9月26号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有幸邀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LAMOST巡天的银河系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赵刚研究员为同学们带来科学前沿讲座——《通过LAMOST巡天探索星系并合历史》


   考虑到很多新同学都是从不同的专业录取进入天文系,天文基础尚显薄弱,赵老师首先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了星系形成的理论以及研究星系演化的手段。然后,赵老师系统解释了大科学装置对当下天文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郭守敬望远镜(LAMOST),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示了LAMOST对我国乃至世界天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LAMOST已经成为我国天文研究者最主要的数据来源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接下来,赵老师介绍了一系列借由LAMOST开展的工作。LAMOST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光谱样本,这为赵老师团队的各类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赵老师也提到了刚刚六周岁的“中国天眼”FAST,以及正在建设、预计明年发射的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CSST,表示同学们正好赶上了天文研究的“黄金时代”,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赵老师非常欢迎同学们加入他的课题组,开展相关的研究。


   赵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生动形象的图文展示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在报告结束后,仍有不少同学意犹未尽,与赵老师热烈讨论相关的科学问题。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天文科学研究的思维和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感受到了国家大科学装置在科学前沿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认识到建设大科学装置的必要性。


专家信息:

   赵刚,教授,1990年在南京大学天文系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比利时烈日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香港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国立天文台、德国汉堡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等天文机构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

   赵老师从事天文学观测30多年,在中国率先开展了天体化学丰度研究,在天体化学丰度、太阳系外行星和实验室天体物理的领域研究中做出了系统的重要工作。这些工作共发表SCI论文300余篇,SCI论文引用5800余次。其大样本的系统性研究结果已成为本领域的经典工作而被写入教科书和专著。赵老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同时曾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黄润乾天体物理基础研究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重大项目。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LAMOST 巡天的银河系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