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系列专题报告“中国天眼工程”——FAST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何幸
  • 日期:2024-09-20
  • 384

2024年8月28日,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专题报告——《中国天眼工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办。本次报告主讲人是“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老师。

姜鹏老师为国科大新生带来专题报告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建设实现了该前沿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全新的设计思路,加之得天独厚的台址优势,FAST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

报告的开始,姜鹏老师运用了多种巧妙比喻向同学们讲述了射电天文的诞生与发展历程,论述了百米级望远镜的优势,1962年美国大耳朵望远镜与1963年阿雷西博300米口径望远镜都产生了多项重大科学发现。“我们能不能把人类的视野再往前拓一步”,半个世纪之后,怀揣着这样的想法, FAST应运而生。

姜鹏老师讲述射电天文的发展历程

“原来一个300米的抛物面,你选择合适的焦点,球面和抛物面的偏移距离只有0.47米。这0.47米其实是FAST成立的基石。”回忆FAST从立项到建立的整个过程,姜鹏老师感慨万千。他向同学们分享了在这整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解决方案,以及几千名一线工人、工程师和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感人场景。“只有中国能够做到FAST”,这句话不仅是外国工程师对于中国大型工业建造的赞叹,更是凝结了所有参与者数千个日日夜夜的辛劳与汗水。

报告现场

报告的最后,来自多个学院的同学向姜鹏老师提出了多个问题,涵盖了误差消除、技术结构、理论验证等多个方面。姜鹏老师一一给予了解答。

新生提问

如今,FAST作为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首次探测HINSA的塞曼效应,发现最短轨道周期脉冲星系统,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目前,发现的脉冲星超过900颗,是同一时期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总数的3倍以上,“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阶段已经开启。“我想这也不是中国射电的终点,我们肯定还有更大、更宏伟的计划,但这也至少是最坚实的一步,通过这个可以把很多关键技术,比如科学,掌握在自己手里。”姜鹏老师以这段话结束了这场精彩绝伦的报告。

相关介绍:姜鹏,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总工程师兼常务副主任。2023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