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纪念馆是中国科学院利用怀柔火箭基地原址进行改造建立的。2015年9月12日正式开馆,这也是唯一开放的“两弹一星”基地。纪念馆分为中科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厅、中科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厅、中科院早期学科历史展厅三部分,展出“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照片和实物等。3月20日上午八点半,对“两弹一星”纪念馆向往已久的天文学院30名同学前往 “两弹一星”纪念馆,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感受那个热血的年代。
天文学院的同学们在展馆前合影留念
天文学院的同学们在去纪念馆路上
1999年9月18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一场隆重而庄严的表彰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大部分老先生都工作于中国科学院。直到那时,他们中的很多人,才为大众所知。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新华社发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在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华章。
钱学森,当时在美国已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他几经波折、历时5年,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党和祖国。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为“两弹一星”研制呕心沥血,临终前念兹在兹的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赶回北京时,乘坐的飞机在降落中不幸失事,最后时刻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护住了装有绝密科研资料的公文包。
天文学院的同学们在认真听讲解
同学们在讲解员同学的介绍下,深深感动于老前辈们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备受激励,表示在以后的科研工作者一定会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将“两弹一星”精神的接力传承。参观结束后,纷纷表示“艰苦奋斗,科技强国!”“祖国的现在来之不易,祖国的未来我们继续奋斗!!!”
图:罗永铨
文:杨铭
版:赵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