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头拴战马, 荒丘深处披星华——天文学院党支部组织同学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 黄亚芳
  • 日期:2021-11-08
  • 2056

  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倡导奉献与奋斗,增强创新报国意识,2021年11月7日,天文学院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赴 “两弹一星”纪念馆进行主题参观教育活动。

  “两弹”,一个是核弹,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还有一个是导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发表讲话,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个字。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新中国曲折而波澜的发展历程中,建国初期更是一段不寻常的岁月,一面是新中国的百废待兴,一面是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响应国家号召,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
  听着讲解员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于敏、王淦昌等先辈们的事迹,无不被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所感染,正是由一位两位到千千万万位的“王淦昌”到“王京”隐姓埋名放下功名,到大漠戈壁去钻研着,才推动着中国的科技齿轮一步步地向前滚动着,始于热爱祖国,并一直无私奉献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走着你走过的路,吹着你吹过的风,一路上是简陋低矮的砖房和简陋的场地,和他们真正面对的困难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原子弹理论设计研究没有图纸和模型,邓稼先就带领年轻人自行设计;没有进口的先进计算机,就用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来计算;为了计算一条弹道,我国空间技术创始者王希季等人夜以继日奋战,计算用的纸堆得比办公桌还高……回忆奋斗岁月,年过九旬的“两弹一星”元勋、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深有感触地说:“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岁月远去,精神永存。也许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会永远刻在了那斑驳的墙壁上、那祖国的山水之间、那再次重走“这条路”的后生们的心中。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我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现场观测,主要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力学所、物理所、声学所、光机所等承担的任务,与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共同商定各个类型的15项测量技术方案,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仪器,各所派技术骨干到现场参加核爆试验,全部按时完成了任务。从原子弹铀的提纯到氢弹爆炸,从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到黑夜响彻东方红,每一步都是各个部门大力协同,每一步都是科研人员勇于登攀,迎难而上,每一步都走的无比坚实。


  大漠深处春雷般的巨响和浩渺太空中卫星传回的《东方红》乐曲,时至今日依然激荡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勇于攀登,贯彻两弹一星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一起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图 / 唐尧佳
文 / 赵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