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天文学院学院团委和工学-人工智能学院团委联合举办的“中国青年说”主题团日活动在雁栖湖校区举行

  • 黄亚芳
  • 日期:2021-06-26
  • 1227

       2021年6月18日上午10:30,由工学-人工智能学院团委和物理-天文学院团委联合举办的“中国青年说”主题团日活动在雁栖湖校区教1-101室顺利举行。

       本次宣讲活动由工程科学学院李晨夕同学主持,物理科学学院张浩、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旭、工程科学学院金楷如和人工智能学院徐阳依次为同学们进行宣讲。

       “经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就取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镌刻在了大漠深处,这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以邓稼先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劳动人民的努力与牺牲。”从留学归国到参与研制,从家里到荒漠,来自物理学院的张浩同学全方位地为我们讲述着“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他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重温老一辈科学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业和奋斗的历史,科学把握“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发扬“两弹一星”的时代价值,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挺身出,迎难而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力学所院士俞鸿儒先生曾言,两弹一星的23个功臣元勋里边,导弹、核弹、人造卫星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先生一个人。那这位郭先生是谁呢?来自核学院的张旭同学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他就是郭永怀,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三大创立者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然而,天妒英才,在1968年12月5日,他从青海试验基地带着重要资料,连夜搭乘飞机从兰州返回北京时不幸遭遇了坠机事故,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9岁,这也使郭先生成为两弹元勋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来自工程科学学院的金楷茹同学为我们带来名为《青年,在田野上传承》的主旨演讲。从以澎湃为代表的农民运动,讲到自己的爷爷曾参加过的海河治理工作,再到当代青年将自己的专业特长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中,从建党到建国,再到迈入新时代,故事虽小,却意义非凡。他表示,躬逢盛世,这是属于青年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今日中国之广阔天地,已经不再局限于那一块块生长庄稼粮食的土地,而是拓展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战场。各行各业都有新突破,都在呼唤着顶天立地的中国青年。

        “回顾杨嘉墀院士不平凡的一生,长期致力于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参与制定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和参加包括第一颗卫星在内的多种卫星的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30多年来,多次参与中国空间计划方案论证工作,主持人造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在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中作出重大献。”来自人工智能学院的徐阳同学和大家分享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先生的故事。他表示,整个历史的主干是由少数人描绘的,但是历史的繁枝绿叶是由多数人添加的,作为多数人更需要明白一份收获就对应着一份责任。

        四位青年宣讲人透过历史,以自己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体会。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我们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成长于盛世中国,又何其有幸。

        最后,李晨夕同学将习总书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科研、生活工作中都能积极乐观地发现自己,发掘自己并在努力中实现自己,为祖国的建设添砖添瓦!

文:李晨夕

图:查思贤

编辑:孙莉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