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中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45名同学在何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大巴前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开启了“走进天文台”活动的序幕。本次活动旨在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天文观测与科研的具体过程,近距离接触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并领略2.16米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等大型望远镜的魅力。
参观学习
在台站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兴隆观测站的各项设施,并聆听了由郑捷老师所带来的科普讲座。在科普展厅内,讲解老师依次为大家介绍了目前中国望远镜台站的分布情况、主要的观测任务,以及兴隆观测站的设备情况和LAMOST望远镜的结构。
老师在展板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前台址情况/陈程
老师讲解LAMOST望远镜构造/陈程
随后,郑捷老师在报告厅为同学们讲解了历法的分类和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
同学们学习历法相关知识/徐骏时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兴隆观测站的2.16米望远镜、80cm望远镜和1.26米红外望远镜,了解了这些望远镜不同特点和用途。
老师介绍80cm望远镜/徐骏时
观测实践
29日晚,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公共天文台的望远镜对木星和火星进行了观测。带队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激发了同学们对天文观测的热情,同学们纷纷尝试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
从公共天文台远望兴隆站/徐骏时
观测结束后,天文协会成员们在食堂顶楼准备好了望远镜和防潮垫,带领兴致不减的同学们继续观测疏散星团和星云。天文协会成员们细致的讲解和指导使得来,让同学们在欣赏到美丽的星空同时,学习到了更多天文知识。
架设好的设备/黄天立
星空下的LAMOST望远镜/徐骏时
后半夜,银河缓缓升起,虽然此时参与的同学已经较前半夜少了许多,天文协会成员们仍然坚持做好了对后半夜夏季星空的讲解和指导同学们进行拍摄的工作。
兴隆基地的银河/黄天立
夜晚拍摄的星云照片/黄天立
第二天中午,同学们再次来到公共天文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日珥镜观测太阳表面的日珥和黑子。
使用日珥镜进行观测的同学/徐骏时
观测到的太阳图像/陈程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星空的珍贵回忆踏上了回程。本次走进天文台活动圆满结束。
同学们在2.16米望远镜内部合影/王辰旭